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变形”,是人们提到吴彬绘画时最常用的词汇。而“变形”一词,正反应出晚明独特的审美趣味。“变形”,带来的是怪诞的视觉效果。吴彬的画常给人一种强烈的非现实感。这种非现实感,既是吴彬佛教信仰的自然流露,又是其在哲学艺术上的有意追求。

  吴彬 《千岩万壑图》

  所谓“变形”,隐含的是原本有一“常形”——被看作正常的形式。“常形”与“变形”之间必然有一标准,但这一标准却并不确定。庄子在《庄子·德充符》中描写了很多外形怪诞的高人,因其高德灵性,使人处之如沐春风,离之怅然若失。庄子并非不知人物“常形”,而是以怪诞,使人超越所谓“常形”。而吴彬的“变形”,则是对明代画坛崇尚唐宋“常形”的质疑与反叛,是对超越美丑,超越常怪的追求。

  吴彬之后,怪诞高古逐渐成为一种追求。最终,陈洪绶捧起衣钵,凭此青史留名。

  吴彬其人

  吴彬曾侨寓白门,名居曰“枝隐庵”。匡坐其中,诵经礼佛、吟诗作画,虽环堵萧然,而丰神朗畅,意趣安恬,逍遥之致。他和士人交往,出入宫廷,诗画兼备,名重一时。

  吴彬 《明溪云初起图》

  吴彬 《十八应真图卷》局部

  在吴彬的交际圈中,米万钟和顾起元是两位不得不提的人物。

  米万钟,米芾后裔,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米”,藏石颇丰。吴彬与米万钟相识于1607年,交往最密。姜绍书曾表示,米万钟“绘事楷模北宋已前…与中翰吴彬朝夕探讨…”。的确,吴彬曾在米万钟的勺园停留过一段时间,米氏勺园约1611 年建成,之后吴彬为米万钟作《勺园祓禊图》(1615 年),米万钟在1617 年还根据吴彬的画作绘制了一张《勺园修禊图》,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甚至,在1608年作的《山阴道上图卷》,吴彬还以米万钟的口吻题跋,自我调侃。说明,两人时常切磋画艺,相互揶揄。此次竞得5亿多元的《十面灵璧图卷》便是吴彬为米万钟所作。

  吴彬 《高山流水》

  吴彬 《山阴道上图卷》局部

  吴彬不仅与米万钟交流较多,和当时活跃的名士顾起元联系亦甚为频繁。金陵,绘事圣地;北京,古品之城。吴彬多次往返两地,在史与今中穿梭,汲古求新。顾起元极具革新意识,十分反对只知沈周、文徵明的“伪古”,赞赏“新”、“奇”的诗文和画作。吴彬探索的新奇画风和顾起元求新奇的意图不谋而合,两人志趣相投。顾起元曾多次为吴彬撰文,他甚至如此赞扬吴彬:

  大地山川无不有,神奇尽落吴郎手;吴郎手中管七寸,吴郎胸中才八斗…

  [后记]很长一段时间吴彬在美学史,甚至在美术史上都默默无闻。即便在连续拍得如此高价后,国内学界对于吴彬的研究仍是寥寥。然而,当我们观看吴彬作品时,其中怪诞的美学追求,类拼接的创作手法,特色的矾头形态,奇异的火焰形山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十分“当代”。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中国航海博物馆获赠百件“泰兴号”沉船珍贵瓷器|瓷器

下一篇见证故宫国宝流离山洞的往事 台北故宫展北沟传奇|故宫博物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