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篇一:好人未必有好报辩论素材

  首先,我将阐述我方对好心和好报的理解和理论依据

  好心属于主观动机,是好心主体希望其行为能对他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产生良好效益的主观愿望。

  一、对方辩友 认为好心总有好报。“总有”在逻辑上是指唯一确定的必然关系,好比说人总有一死,就是一定会死,没有其他结果。首先,从唯物辩证论的角度看。好心是主观动机,好报是客观结果,正方坚持认为好心总有好报,实际上就是以主观动机代替客观事实效果,是典型的动机论,唯心主义观点。

  而我方认为,好心未必有好报!“未必”在唯物辩证法上指的是或然判断,指的是有时有好报,有时没好报,有时是善报,有时是恶报。只要有一例好心没有好报,“未必“就能成立。

  二、大量的事实表明,要想好心有好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是要要分对象的,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的。

  这好比想让一棵幼苗结出稻谷,需要雨水,需要光照,需要大自然的生长法则。忽略这些要素,只有好心一颗好心能带来什么?带来的只能是拔苗助长! 不考虑对方需求和感受的好心只能是好心没好报。举个例子:某些慈善机构在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时,一些受助者却拒绝资助,认为这侵犯隐私,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好心没有得到好报。

  好心在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国内搭公交车你把坐座位让给一位老人家,得到的是感谢和赞美。但还是你,在丹麦,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结果呢?你得到的只能是委屈和指责,因外在北欧,这是侵犯老年人的自尊!

  三、 既然,“好心未必有好报”,那就是代表我们没好心吗?那就是冷漠吗?错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深知“好心未必有好报”,我们才更珍惜好心,才更提倡好心,才更希望好心有好报。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两百年前告诉我们的那样,“正是现实中充满了失望,我们才被赋予了希望”。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传统道德滑坡,很多人失去信仰,迷失自我,法律法规不健全。 正是深知“好心未必有好报”, 各级政府,媒体,社会各界才更应该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入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完善惩恶

  扬善的法律法规,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大家一起,拒绝冷漠,让好心温暖中国!

  四、 更何况,对方辩友所谓的好心又由谁来评判呢?你怎么证明你所说的就是好心呢?某个想法,你觉得是好心,他人也可能未必觉得是好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同样看到很多借“好心”之名,而行“坏事”之实的例子。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你看,多好的心肠啊,他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用他自己的话理解就是一切皆出于好心,为了天下,为了黎民苍生。但是历史却说他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好心还是坏心,有时候确实难以分辨。既然连“心”是好是坏有时候都难以分辨,那何来好报呢?

  古有韩信辅汉,被诛淮阴,岳飞抗金,冤死风波亭,今有彭宇好心,反成被告,父母好心,反成溺爱(李双江、李刚)。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一件件真实的例子都告诉我,好心未必有好报。而对方辩友为什么对这些真实的例子视而不见,而固执地坚持好心总会有好报呢。就连对方辩友一再强调的雷锋也曾经说过“对人民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为什么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因为连雷锋也可能意识到“好心未必有好报”。对敌人的好心,有可能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即使是好心,也要注意对象、方法,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更不可能“好心总会有好报”了。

  另外,对方辩友一再误解我方,误导评委、观众,认为“好心未必有好报”就是否认做好事的价值,要大家都不要去做好人。错了,你们大错特错,这样的误解对我们是多大的冤屈啊!好心未必有好报,不等于不要做好人,而只是指这是一种社会现状,是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阵痛。社会上不时有一些好心未必有好报的事情发生,我们心痛,我们愤怒,但正如疗伤总会产生阵痛。意识到好心未必有好报,只会令我们更加去关注那些好心人,通过道德呼吁、媒体引导、法律保障,让好心人不受伤。如果好心总会有好报,那为什么还要去道德呼吁,完善法律呢?那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顾现实盲目地认为好心总会有

  好报,那还有谁去关心那些受伤的好心人?对方辩友、评委们、朋友们,从情感上我们非常希望好心总会有好报,但现实和理性告诉我们好心未必有好报。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些明知好心未必有好报,但却敢于做好事的人,尤其令我们敬佩、学习,正如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如果对方搬出因果论之类的,我方可以诡辩。提出,如果人们都为了善果而去做善事的话,这样的善事是不纯正的,好心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何谈好心有好报呢?

  篇二:好人好事材料

  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另有4名学生受伤。 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

  吴菊萍妈妈;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吴斌司机;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在沪宜高速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 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后被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




上一篇关于红楼一梦素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